一、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一)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在碳中和愿景下,新能源发展将加速由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变,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引起媒体关注在新能源+储能模式的大势所趋下,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电力系统?现阶段,行业需要的是基于风光储协同创新和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汇聚产业链各方力量,在综合性能上实现1+1>2,从而保证新能源、储能、电网三方的安全、稳定运行,阳光电源光储事业部副总裁张显立说道。
当天,央视记者一行还来到安徽亳州,走访谯北20MW/20MWh风储示范项目,该项目由风电领军企业协合新能源投资建设,采用阳光电源一体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凭借风储交流耦合控制算法和能量数字化管理,实现一次调频、自动发电控制和无功功率控制等功能,平滑风电输出,解决弃风限电问题。在碳中和愿景下,新能源发展将加速由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变,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引起媒体关注。当前,阳光电源将继续发挥风光储协同发展优势,加快1500V储能等更多领先储能技术的研发,同时以技术创新应用为驱动力,推动行业顶层设计,促进我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加速碳中和进程!。近日,CCTV2《正点财经》栏目组走进阳光电源,聚焦储能产业和先进技术展开深入报道,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昔日的老庄故里,通过新能源建设延续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
作为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储能的发展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日益迫切的需求法院文件显示,拜登政府认为没有理由怀疑自己有不当行为,因此建议驳回申诉。2020年,东方日升在巴西市场斩获了54MW、160MW等多笔项目组件供货订单,获得了当地用户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10系列产品进入巴西市场后,深受市场青睐,公司在当地分销市场的占有率得到了稳步提升。Greener在报告中指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巴西光伏市场仍然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态势,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产品进口数量均有所增长。东方日升将紧抓市场发展机遇,继续推进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和本土化运营策略,以可靠的产品和专业化的服务,助力巴西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组件出口的领军企业,东方日升多年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子公司、办事处等构建起全球化的销售网络,销售区域覆盖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等,实现对全球光伏核心区域的全覆盖。
其中,在巴西市场,公司坚持本地化运营策略,灵活应对当地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凭借着高效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成为巴西最受欢迎的光伏品牌之一。目前,为确保当地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巴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增强市场活力,未来,随着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巴西光伏市场发展前景将愈加广阔。
其中,光伏龙头企业东方日升位列第三位。近日,巴西权威能源研究机构Greener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20年巴西光伏组件进口量排名统计中,前十大品牌占进口总量的87%2020年多家头部硅料企业宣布产能投资计划。一方面,从产业格局看,硅片行业格局呈现逐年集中态势。
单晶硅片市场呈现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26.860, -0.49, -1.79%)双寡头格局,CR2高达70.8%,对单晶硅片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多晶硅的CR5也达到60%,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占比总和达近40%。中银证券(18.420, 0.08, 0.44%)则认为,整体来看,由于当前上下游一线大厂完成新签订单,单晶用料基本全数被客户锁定,在几乎没有额外余量可以销售情况之下,预期节后单晶用料价格仍将维持高价坚挺。如通威长单方式供应比例达140%,新疆大全达120%,新特能源也达到了90%。但实际上,各硅料企业在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扩张环境上都存在差异,产能落地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当前多晶硅产能的90%被下游龙头硅片企业控制,二线企业为维持库存以保障未来订单,不得不提价争取剩下10%的产量,这直接压缩产业链下游企业毛利润空间。有业内人士表示,硅料厂从产能投放到稳定产出需要3~6个月时间,多因素共振下预计硅料供需紧张将延续至2022年。
中信证券(27.420, -0.18, -0.65%)预计2021年~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165GW和200GW 左右,考虑 1:1.2的容配比,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对应的组件需求为198GW和240GW;在单GW组件硅料需求量2900吨的情况下,预计组件规模对应的硅料需求约为58万吨和70万吨。而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和2022年硅料供给分别为57万吨和71万吨,硅料环节供不应求或紧平衡状态将延续。
资料来源:CPIA、智研咨询。从上游来看,硅料企业优先考虑大客户供给,优先考虑长单签订的客户。大厂商通过长单签订的方式提前锁定上游供给,小厂商在硅料保障力度小的情况下,愿意提价购买,因此造成了整体价格持续性上涨;同时中间贸易商和终端企业囤货进一步加剧需求紧张。即长短期需求相对旺盛对硅料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影响。例如,光大证券(15.800, -0.05, -0.32%)认为,全球碳中和背景下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长确定性较强,在需求端热度不减的情况下硅料供给端老旧产能陆续退出且新产能增量有限;且在特定时间如产能检修较多时期或特定因素刺激下,硅料价格或仍将阶段性突破高位。由于下游硅片、电池片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劲,且整体产能特别是低端产能处于过剩状态,行业毛利率将面临较大压力。
在上游硅料厂商产能扩张尚未完成,下游硅片备货需求旺盛以及市场新增风电装机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硅料价格在2020年10月短暂回落后,2021年呈现不断上涨态势。虽然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实际有效需求并没有特别旺盛,但各生产企业皆处于库存重建阶段,开工率较高,满负荷生产,对硅料需求旺盛。
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企业的盈利能力恐将普遍下降,行业再次洗牌或将来临。若硅料价格再次跳涨,行业不断降低成本的基本逻辑将被打破,其对整个产业链的负面效应十分明显,该人士表示。
隆基股份(104.000, -7.27, -6.53%)宣布建设云南腾冲、楚雄两个项目扩产30GW产能;通威股份(47.230, -2.97, -5.92%)拟投资35亿元用于高纯晶硅3.5万吨扩产项目建设;新特能源、保利协鑫、新疆大全等都已做了相应的产能规划。另一方面,产业政策的持续向好导致行业企业的恐慌心理也是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那么硅料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将如何影响产业格局?从短期看,下游硅片环节订单持续火爆,产业链加速扩张且扩张速度快于硅料产能扩张速度。多晶用料的部分,由于仍不见多晶需求起色,面对单晶市占份额挤压及在产多晶硅片企业持续减少产出,硅片企业对于采购多晶用料需求一般,价格将持稳运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硅片大尺寸化的趋势之下,新旧产能的替换加速,此时上游硅料价格上涨,将加速行业洗牌。近期,根据EnergyTrend公布的光伏产业供应链价格,中国单晶用料均价维持在92元/千克,部分市场人士预期,硅料价格已经铸顶,而更多人则认为,硅料价格将持续高位盘整。
受下游紧俏需求影响,上游硅料行业纷纷扩张产能,但受达产周期、投资强度等客观因素影响,新近产能释放仍需时日而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和2022年硅料供给分别为57万吨和71万吨,硅料环节供不应求或紧平衡状态将延续。
虽然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实际有效需求并没有特别旺盛,但各生产企业皆处于库存重建阶段,开工率较高,满负荷生产,对硅料需求旺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硅片大尺寸化的趋势之下,新旧产能的替换加速,此时上游硅料价格上涨,将加速行业洗牌。
多晶用料的部分,由于仍不见多晶需求起色,面对单晶市占份额挤压及在产多晶硅片企业持续减少产出,硅片企业对于采购多晶用料需求一般,价格将持稳运行。有业内人士表示,硅料厂从产能投放到稳定产出需要3~6个月时间,多因素共振下预计硅料供需紧张将延续至2022年。
如通威长单方式供应比例达140%,新疆大全达120%,新特能源也达到了90%。一方面,从产业格局看,硅片行业格局呈现逐年集中态势。若硅料价格再次跳涨,行业不断降低成本的基本逻辑将被打破,其对整个产业链的负面效应十分明显,该人士表示。即长短期需求相对旺盛对硅料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影响。
受下游紧俏需求影响,上游硅料行业纷纷扩张产能,但受达产周期、投资强度等客观因素影响,新近产能释放仍需时日。2020年多家头部硅料企业宣布产能投资计划。
在上游硅料厂商产能扩张尚未完成,下游硅片备货需求旺盛以及市场新增风电装机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硅料价格在2020年10月短暂回落后,2021年呈现不断上涨态势。中信证券(27.420, -0.18, -0.65%)预计2021年~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达165GW和200GW 左右,考虑 1:1.2的容配比,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对应的组件需求为198GW和240GW;在单GW组件硅料需求量2900吨的情况下,预计组件规模对应的硅料需求约为58万吨和70万吨。
在此背景下,产业链企业的盈利能力恐将普遍下降,行业再次洗牌或将来临。单晶硅片市场呈现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26.860, -0.49, -1.79%)双寡头格局,CR2高达70.8%,对单晶硅片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多晶硅的CR5也达到60%,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占比总和达近40%。